青皮
《中国药典》定义为芸香科橘及其变种的干燥幼果或未成熟果皮。和陈皮同源,通常7-9月采摘未成熟青柑橘皮制成。青皮最初未在《神农本草经》中记载,宋朝时因未成熟橘皮与成熟橘皮药效不同而开始使用,逐渐区分为黄橘皮(陈皮)和青橘皮(青皮)。宋代后,学者认为青皮和陈皮因生长期不同而药效不同。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称其“一体二用”,即因采收期不同而功用各异。“青橘主气滞,下食,破积结及膈气方用之,与黄橘全别。”——《经史证类备急本草》
金元时期,汉医学者总结出“陈皮治高,青皮治低”。《本草征要》记载青皮伐肝,兼能发汗,性猛锐,不宜多用。青皮性情猛烈,适量使用可行气,过度则会破气,甚至气虚。
陈皮是橘子成熟后的果皮,鲜美可口,有理气健脾、燥湿化痰的功效,味道温和,行气效果温和。相比之下,未成熟的青皮味苦辛,能疏肝破气,效果更猛烈,打击范围更广,能消除顽固积滞。